跳到主要內容

2025 人文關懷與數位轉型中的輔導與諮商心理實踐暨
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論文發表錄取名單

本次研討會論文經匿名雙審後,通過發表名單如下(以投稿先後順序排序)

一、錄取口頭發表

1.陳亭妍、謝麗紅、劉嘉吉-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碩士生《以人工智慧機器人培養國小兒童同理心之成效研究》
2.吳芊逸-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醒夢:思覺失調病人幻聽脈絡之心理治療意義 》
3.林蒨儀、許哲修-淡江大學教育心理暨諮商研究所 碩士生《從心智化理論的現在看未來—國內外文獻趨勢對照分析》
4.徐碩為、張貴傑-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大學生社會支配傾向對同婚姻態度之影響以同志態度為中介》
5.廖家萱、陳玉樺-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學生《虛擬對話代理在情緒調節中應用之初探:以ChatGPT為例》

二、錄取推薦口頭發表(會另函通知)
1.林建廷、卓秀足-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研究生《大專院校學生的合作學習經驗、心流與幸福感之關係》
2.郭復綺、卓秀足-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研究生《成年早期獨生子女的孝道信念經驗探究》
3.馮昱維-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學生《運用客體關係理論作為後設分析,用於存在心理治療與心理劇之整合取向的個別諮商的初步探索》
4.吳采潔-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研究生《家庭財務共識量表編製初探》
5.蔡侑秀、卓秀足-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研究生《家庭衝突對子女負面感受之影響 ─以自我慈悲作為調節變項》
6.蘇怡安、許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學生《育兒挑戰下的家庭韌性:性別角色態度與社會支持的影響》
7.陳官廷、許哲修-淡江大學教育與心理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中學輔導教師與特殊教育教師系統合作之文獻回顧與研究趨勢分析》
8.黃子凌-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 研究生《探索個體玩興與心理健康發展的關聯》
9.魏彣翰、謝依婷、張樂平、王盈方-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所 研究生《實習心理師面對自殺議題的專業態度與挑戰》
10.杜沛霖-台中教育大學 碩三研究生《運用 LINE 互動式遊戲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與求助意願之研究》
11.莊岳坪-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碩士班 研究生《兒時目睹家庭暴力成年男性之自我分化、自我疼惜與家庭人際經驗探究》
12.藍宥翔-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 一年級《大學生壓力知覺、情緒智慧與自我效能之研究》
13.粘婉婷、張曉佩-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碩一學生《專業角色的雙面刃:探討諮商心理師經營自媒體的倫理風險》
14.江蒓安、張貴傑-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二生《從童年受暴到成年親密關係:人際歷程取向中的投射性認同與內在運作模式分析》
15.謝徵螢、張貴傑-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三生《全職實習心理師面對諮商所研究生接受諮商之心理歷程初探》
16.吳冠霖、江依潔-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學生《以毒性陽剛氣質的視角初探男性成癮者的「男言之癮」》
17.吳育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輔導與諮商碩士班 研究生《社區諮商模式於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的應用》
18.盧冠吟-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所 碩三學生《以個人中心取向探討「邊緣性人格障礙(BPD)」與「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個案的治療關係》
19.張藍云-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學生《童年於收養家庭受虐之寬恕經驗探究》
20.李昊諭-政治大學教育所教育心理與輔導組 博士班二年級《戶外教育導入虛擬實境學習系統之可行性初探》
21.吳勝源-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系 碩士在職專班四年級《早期親子依附經驗對異性戀大學生浪漫關係的影響》
22.莊琬婷-國立嘉義大學 輔導與諮商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國小高年級學童挫折容忍力量表編製之初探》
23.卓訓維-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諮商心理組碩士班 學生《台灣男同志愛情風格量表修編》
24.梁明偉、宋鴻燕-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二學生《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對一位青少年自傷行為的介入》
25.林沂斈、許哲修-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二《乙女遊戲對女性愛情觀變化之初探》
26.林奕瑋-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成年轉職者之職涯妥協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生涯調適力和社會支持的調節效應》
27.蔡佳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AI對大學生職涯發展影響之初探》
28.黃薇、陳奕伶、楊芷姍、劉俐均、謝雅君、羅明華-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學生《青少年短影音使用與自傷意念關係之研究:以反芻型思考作為中介變項》
29.鄭如妏、宋鴻燕-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二生《親密關係中情緒調節與依附風格之互動歷程:以焦逃配伴侶為例》
30.徐毓君-國立臺南大學 學生《以性別腳本看交友軟體建立關係之挫折因應經驗之影響-以成年初期未婚男性》
31.王涵羽、劉宜鑫、饒國豪-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碩士班三年級、《與性少數跨性別者諮商工作之多元整合討論》
32.陳虹均、廖雪君-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碩一學生《系統性文獻回顧親密關係中的性滿意度與伴侶關係之關聯與影響: 輔導諮商挑戰與數位使用的可能性》

 

三、錄取壁報發表
1.張筱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 研究所學生《「無聲」的陪伴:淺談大學職業諮商對聽覺障礙者的職業轉銜之應用》
2.周郁秀-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學生《自我慈悲對不適應性完美主義的關聯及介入成效》
3.殷崇傑-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 研究生《學校輔導倫理議題:論兒童接受輔導服務之知情同意權》
4.陳張弛-國立政治大學 學生《陸生在台經濟壓力和家庭關係調適歷程》
5.趙勤、羅子淳、張淑惠-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學生《新手團體領導者帶領年長者諮商團體之省思-以生命故事書懷舊團體為例》
6.凃宜宣-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敘事治療應用於網路諮商中的多元文化實踐》
7.周祐任、許哲修-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士生《認知行為治療在大專學生運動員之生涯輔導諮商之展望》
8.王庭葳-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 研究生《AI聊天機器人的性別議題:刻板印象與多元設計》
9.許馨月-淡江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朝聖旅者孤獨與內在轉化之經驗探究》
10.李怡琪-淡江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創造性藝術治療之心理劇學習的啟發:自發性的探討》
11.羅思琦-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 碩士生《嗜食症的心理與藥物治療之比較與分析》
12.羅思琦-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 碩士生《嗜食症的心理與藥物治療之比較與分析》
13.溫欣儒-淡江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以完形治療應用於選擇性緘默症患者之初探》
14.游清舒、吳怡珍-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碩士生《台灣CNM實踐者之Compersion情緒經驗初探》
15.鄭予涵-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士生《不同治療對社交焦慮症改善之應用》
16.詹俊彥、馬晨芳、任湘琦-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婚姻與家族治療 碩士生《諮商於脆弱家庭運用之初探:社工員視角》
17.賴昱璇-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所 碩三學生《表達性藝術治療媒材對青少年創傷心理復原之輔導效果初探》
18.劉祐廷-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二生《夢工作在心理治療中的發展:不同學派觀點的回顧與整合》
19.許諾、邱碧慧-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研究生《女性戒癮者自我與人際成長團體經驗探究-以中部某治療性社區為例》
20.王昱婷、楊采樺-淡江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心理動力學視角下的躁鬱症研究》
21.柯士君、倪雅芃-淡江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初探自體(self)與自我(ego)立體架構下的個案概念化》
22.粘婉婷、卓秀足-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碩一學生《探究學齡前幼兒父母的頑皮育兒行為與幼兒情緒能力發展之關聯》
23.羅子淳-淡江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年輕新手領導者帶領長者懷舊團體——世代差異之省思》
24.陳韻旨-淡江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諮商學習者實習階段接受諮商之經驗整理——自我敘說研究》
25.張瑋珊、謝麗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博士生《輔導諮商專業之挑戰:人工智慧時代的心理健康議題與因應》
26.張淑惠-淡江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從童年負向教養經驗到成為父母後的正向親職行為——內在轉化歷程》
27.張家瑜-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碩三《AI世代文組學生之生涯轉換與選擇初探》
28.梁明偉、張貴傑-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二學生《生涯混沌理論在大專場域生涯諮商之應用:文獻探討與實務策略》
29.葉子榆-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研究生《文化智商視角下馬來西亞華人學生的適應經驗與數位科技在輔導中的應用可能性》
30.羅慧如-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輔導諮商組 研究生《從正向心理學觀點探討貶謫文學——以〈漁父〉、〈始得西山宴遊記〉、〈琵琶行并序〉、〈醉翁亭記〉、〈岳陽樓記〉、〈前赤壁賦〉、〈黃州快哉亭記〉七篇作品為例》
31.洪培芳、莊蕙銘、蔡楨妤、趙淑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碩士班一年級《喪子父母的悲傷失落-系統與支持觀點之近十年文獻回顧》
32.龔軒玉-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催眠運用於強迫症個案之經驗探討》
33.林冠妤、卓秀足-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 一年級學生《成年初期女性在社群媒體上的身體意象經驗》
34.林珮萱、許哲修-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社群媒體使用者身體意象與容貌焦慮之國內研究探討》
35.Wen-Tung Lin、Tz-hau Liou、Pei Yu Lin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PhD Candidate《Trauma 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the Impacts of Relational Trauma on the Quality and Functioning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36.張睿耘、張貴傑-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誰來彌平新移民諮商的鴻溝?——心理諮商與社區口譯的跨專業協同合作個案研究》
37.鍾源欣、宋鴻燕-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基督信仰伴侶之婚姻衝突調適:文獻回顧與分析》
38.林妙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班 研究生《援用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分析以正念為基礎的方案(Mindfulness-based program):實徵文獻的系統回顧》
39.陳沛玗-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二《父母職業對子女生涯抉擇的影響:以教師子女為例》
40.邵莉庭、張瓊方-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愛的遠距離,心的近連結──成人依附風格與遠距離戀愛伴侶自我調適歷程之初探》
41.張淑惠-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步入中年,華人文化下的生涯轉換——以台灣為例》
42.饒國豪-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碩士三年級《美感經驗對同理心的啟發》
43.史利未-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二《融入心率變異生理回饋的正念呼吸團體對老年人情緒調節與成功老化之影響》
44.熊宥荏-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研究所 碩三生《成人早期遭遇分手經驗者使用交友軟體調適經驗之探究》
45.李宜樺、宋鴻燕-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士生《用完形視角看青少年個案的兩極工作與接納》
46.沈蕙蘭-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士生《心智化治療(MBT)在實務中的應用與可能性》
47.王郁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 研究生《遇見ADHD兒童──數位世代下的處遇挑戰與介入模式之探討》
48.崔玉慧、林蒨儀-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士生《當SEL遇上過曝世代~ 論數位時代的社會情緒學習》
49.陳姿卉、劉力妘-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 碩士二年級《數位心理守門人: AI 在心理健康二級預防中的應用與挑戰》
50.鄭乃華、張貴傑、藍挹丰-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二生《性侵害受害者人際信任重建歷程:從自我保護到信任發展》
51.魯雅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所《以社區諮商模式探討老人虐待的應用》
52.盧品諺-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 一年級《數位轉型諮商多元運用之初探-以邊緣型人格於諮商中的移情為例》
53.黃采瑛-亞洲大學心理所 諮商組碩士《跨域視角下的脫口秀教育:從系統理論看大學生的情緒調適與創意表達》
54.連映瑄-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 一年級《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 FoMO):現象探討與心理介入策略》
55.曾子倩-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士生《沈默現象在個別諮商中的意義——以實習心理師經驗為例》
56.陳允兒-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健康自戀者的利社會行為初探》
57.許慈倩-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以女性主義治療進行員工協助方案(EAP)-面對職場霸凌導致的自殺行為預防》
58.賴姵妘-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內在家庭系統治療在創傷治療中的應用》
59.鄭紀維-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研究生《寄養家庭到宅式親職教育之行動研究》
60.王芃崴-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碩士生四年級《親子情緒動力對青少年情緒調控策略之影響後設分析》
61.呂晏慈-清華大學心理諮商輔導所在職專班《心理契約文獻統合分析之探討》


置頂